傳統的家電三寶—電視、冰箱、洗衣機—怎麼買?以及現在生活中標配的冷氣,冷氣怎麼買一直是大家每年討論熱烈的話題,本文由水水家電統整出選購要點,幫助你擁有屬於自己的家電!

買冷氣冰箱洗衣機總共要多少預算才夠?把採購總預算抓出來一直是很重要的事!抓出預算後,再依照生活需求與想解決的問題,去做商品規劃,以下我們先將空調、家電分開:

【空調預算】
一、計算空調最常使用的空間
以一般新屋配置來說(20 坪+的環境),主要空間若以一個 10 坪大的客廳+主臥房+次臥房,預算約抓在 12~20 萬之間(視挑選的品牌、冷氣能力不同增減),如有需搭配裝潢做吊隱式、隱藏式空調,費用會再增加。


如果是透天厝,在預算有限下可以針對優先使用的空間做空調安裝,閒置空間若有裝潢需求,可以先預留空調管線,到未來需要裝冷氣時再做安裝。
二、要不要加預算買冷暖氣機?純冷氣比較耐用?
1. 我個人十分推薦可以選購冷暖空調,單台預算大概只需要增加 $1000~$3500 不等(視品牌)。若等之後天氣變冷才加購暖氣機,同樣產生這筆開銷甚至更多,單台暖氣機也相對耗電,又會佔室內空間。冷暖氣機、冷暖空調技術已經行之多年,技術十分先進,我認為沒有比較容易壞的問題。
2. 如果還是會擔心容易壞,可以先針對「需要暖氣」的空間做冷暖氣機的選擇,比方孝親房、小孩房,老一輩與小孩沒有成年人身體強健,可以先針對這些空間選配冷暖空調。以及家庭成員最常使用的環境、開放空間如客廳,也十分適合選配冷暖空調!
三、注意空調型號!
很多顧客跟我說「XX牌的冷氣比較貴」還是「為什麼我問到的價格差這麼多?」,就像 iphone se 可能兩萬有找,iphone14 pro max 卻要超過四萬。同樣的道理,空調品牌下產品也有「旗艦款」與「基本款」的分別,一般來說空調品牌從基本款到旗艦款會有 3 至 4 種的系列型號,購買前可以先上品牌官網了解差異、價格落在哪。

四、於活動期間購買空調
通常於夏季買空調,原廠都會配置買冷氣送小家電的活動,大部分有電扇、電鍋,或其他廚房小家電可供挑選,或做冷氣的單機折扣,省下來的錢可以撥給接下來的家電預算!
空調低預算高性能品牌關鍵字:格力、美的、海爾
格力、美的、海爾雖是中國空調品牌,台灣消費者或許很陌生,但以上三個牌子,是世界家電生產 OEM 大廠,其實不少空調品牌都是透過以上三家公司代工生產的,自然的生產技術不會太差,價格也相對親民。
闆自己推薦的品牌是:日立、國際、大金
台灣家用空調市場,以上三牌約佔了 8 成以上的市場,會有這麼高的市佔率,除了功能性之外,也擁有較好的服務體系,售後服務、維修,就像買任何品牌商品一樣。買最多人使用的品牌,也是一種方式!
特別聲明,以上提到這些品牌無業配 :)

【家電預算】
ㄧ、基本預算
雙人小家庭大約 5 萬左右就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。傳統家電三寶:電視、冰箱、洗衣機,三人家庭大約抓 5 萬~6 萬元,其實就能以最低預算購足,大約可買到 300~400L 上下的雙門冰箱、13 公斤洗衣機、一台 50 吋~55 吋的平價 4K電視。
二、針對生活遇到的困擾,以提升生活的便利性為出發點
撇除入手特定高規品項與他人比較的思維,以必需品為出發點,針對特定生活需求,額外的功能性,我認為追加預算到 10 萬左右,就可獲得很大的提升!
不想曬衣服?將洗衣機升級成洗脫烘;想要隨時有冰塊用、增加冰箱容量?將冰箱升級成有自動製冰功能的冰箱;重度追劇、電玩玩家族群?將電視換成 65 寸或更大,更佳功能的 4K 電視。
三、分清楚必要與 nice to have 的差別
家電品牌品項種類繁多,與其一開始就在滿滿產品海裡比價格跟功能,先梳理自己與一起生活的家人有哪些需要,還有與生活型態搭配得宜更重要。
我認為家電跟空調不一樣,如果今天預算有限,並不適合以「別人用什麼我就用什麼」這樣的方式去選購,以下舉例:
A 先生與太太一家兩口,夫妻倆是重度的電玩愛好者,工作之餘的興趣就是一起玩 PS5,這時候一台「日本進口螢幕刷新率高、OLED 面板的大電視」對他們而言會是必要!
即便一台電視超過超過 8 萬到 10 萬或更貴, 但對他們來說正是生活需要的。同樣的狀況放到熱愛戶外活動的 B 先生家,用一台 10 萬元電視當然很享受,但或許更需要解決的問題是「因為戶外活動多,有較多的髒衣服」,投資在洗衣機的容量或功能上會是更棒的選擇。
接下來是水水家電針對家電三寶的選購指南!

【電視選購指南】
通常不是買便宜好用的,就是直上高規格
電視(顯示器)市場呈現極度 M 型化狀況越來越嚴重,相較於冰箱洗衣機有很大的不同,電視是會隨科技年年提升性能畫質的產品,也許近幾年 8K 電視的價格還是很高,未來幾年技術普及後,價格就跟現在 4K 電視一樣了。
於是乎衍生出「電視買台便宜好用,保固內可以修,壞了就換」這樣的購買論點。但是!對於重視觀影體驗、追求高畫質、高螢幕更新率的消費者(追劇、電玩),真的是要端上最好的品項提供給他們。
以一台 55 吋電視舉例,雙 11 檔期便宜的 1 萬初就能買到,一台最高規的也許逼近 10 萬中間品項看不出差異性的,產品定位就顯得有些尷尬。
43~55 吋,價位懸殊不大,若預算充足,建議買到 50~55 吋
43~55 吋電視的價差,差一個大小的價位落差可能只在 2000 元內,極度建議除非室內空間有限,50~55吋可以買到最佳CP值的品項。65 吋價格會往上跳一階、75 吋再往上、75 吋以上再以此類推。

是否是必需品,或比較偏向消費性電子產品、視聽娛樂產品?
大家可以想一下,我們一天最常使用的電子產品不外乎就是手機、平板,有上班族群可能會延伸到筆電、電腦等,我們拎著手機一邊大便一邊看 youtube,搭捷運戴著耳機看手機追劇,需要買電視嗎?
以必需品來說,對於很多工作繁忙的雙薪小家庭,掃地機、洗碗機、烘衣機等所謂的新家電三寶,重要性真的快要取代電視,電視在家電中扮演的角色,隨著時代也正在改變。如果今天家電總預算有限,電視很多時候會是第一個犧牲的產品。
(真的常見顧客手機拿 4 萬多的 iphone pro,買一台電視一萬多嫌太貴)
電視低預算高性能關鍵字:TCL
水水家電門市也有賣 TCL 電視,TCL 為全球第二大液晶顯示器生產商,在台灣保固提供三年到府收件維修,功能齊全,售價低廉,夠用堪用省預算,一台 65 吋在 $25,000 以內,是我認為很好的選擇!
省預算方式之二:早買早享受,晚買享折扣
電視產品只要新款推出在即,或新舊機種汰換時,舊機價格就會便宜許多,有時功能並沒有跟新機差多少,但這就要消費者時刻關注電視品牌的消息,原則上每年的春季、秋季會是品牌的新品發表時間,抓住新產品的推出週期,就是低預算選購產品的好時機!

【冰箱選購指南】
詳細介紹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 冰箱怎麼挑?5類型冰箱功能優缺點一次看 ,這裡就提到跟其他品項同時購買的重點:
闆的私心建議:把買電視冰箱洗衣機的預算,較多給冰箱
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冰箱是家電裡,唯一從使用到汰換,都會一直插電的產品,只要預算充足,我十分建議可以直上主流品牌或大一點的容量,它 24 小時全天候不間斷運轉欸,買好一點耐用一點必須的吧!
另一點則是,冰箱完全是壞了對生活影響很大的產品!
洗衣機壞了可以去洗衣店、冷氣壞了只是熱了幾天、電視壞了可以看手機平板。但冰箱一但損壞,就要承受食物退冰損壞的損失。立刻買新的?大型家電網購可能也沒辦法多快。就近通路購買?預算不足又會變成買個將就一下的窘境,反而陷入用沒幾年換一次的糟糕循環,假設一台 2 萬多的冰箱,10 年壞三次,不如一開始買耐用的日本進口冰箱,功能還更強大、有自動製冰功能等等(我是無冰塊不歡的人)
買節能一級的變頻冰箱,還可以退貨物稅!
對生活費很計較的人,請買能源分級效率:一級、二級能效的冰箱,省電費不打緊,目前還能視冰箱容量享有政府 $500~$2000 不等的退稅補助。

如果家中有服役超過15年以上的老冰箱,建議真的可以換了
闆的心聲:把每個月省下來的電費拿去繳新冰箱分期吧!
我知道很多人家中都有用了很多年的老冰箱,可能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捨不得換,相信我,他們看到電費單就閉嘴了。真的有這麼誇張嗎?
對,真的有哦!台灣電費是累進制的,而冰箱是 24 小時不間斷運轉的電器。可以上網查看看舊冰箱跟新款的耗電量,實際計算看看,就知道該不該換了。
冰箱高 CP 值選購關鍵:
挑選 200L~400L 之間的原則上 CP 值都不錯,可以選擇的品牌也很多元。

【洗衣機選購指南】
1. 洗衣機容量怎麼挑?視家庭人數、多少天洗一次衣服,決定購買公斤數
我一個成人會以 1.5 公斤/日,來計算衣服量,夏天一般會比這個數字低。假設新婚夫妻 2 人 3 天洗一次衣服,就建議買 9 公斤以上洗衣機,不用被買大不買小的想法束縛,即便未來家庭成員增加,可能 12~15 公斤的洗衣機便足夠使用。

2.越大公斤數,不代表洗衣槽容量上升
我常遇到顧客覺得「同品牌 13 公斤跟 15 公斤,15 公斤的洗衣槽容量一定比較大,那我要買 15 公斤的」
15 公斤跟 13 公斤的差異,在於「承重」,沒錯 15 公斤的洗衣機可以放比較重、量比較多的衣服,但兩台的洗衣槽容量可能是一樣的哦!如果今天要追求低預算高性能,有時候 14 公斤的滾筒洗衣機跟 18 公斤的滾筒洗衣機,就為了 4 公斤,價差可能高達一萬至兩萬多。
建議大家用第一點的計算方法去購買,只要不超量洗衣服,洗衣機其實是很耐用的品項哦!大部分真的是放太多太重,導致脫水的時候內部機構損壞啦。

其實 2 萬左右就可以買到不錯的品項!據我的觀察,目前市售洗衣機品項,2 萬左右的預算從直立式洗衣機到滾筒洗衣機,都有品項可以購買,挑喜歡且符合需求的洗衣機就好!
總結
► 如果真的要“非常省”預算,又滿足多樣的功能,我倒很期待台灣有廠商推出 “新生活家電禮包”。
我常逛日本、歐美的家電資訊或賣場,即便只是看什麼產品可能會進來台灣,或了解台灣沒有的品牌,但在查詢過程中,經常看到 package 或家電セット也就是「家電套裝」。而且並非放入雜牌還是便宜品牌做促銷,而是可以多元選擇品項與品牌,不過這樣的販賣手法在台灣相對少見,我認為未來如果有品牌或廠商願意推出系列家電套裝,再對應上實惠價格,一定會創造出另一種商機。




家電是維繫日常生活基本,但依據自己的生活。
常見一種類型的顧客是 ”看見社群上或身邊的人用什麼,就跟著買什麼“ , 即便同樣預算。我們也無法預設每位顧客的經濟條件都相同,卻看著他們陷入:「跟著身邊的人用同款才是對的」的狀態裡,東拼西湊去入手這些產品,卻砍到了「對自己真正有幫助」的家電預算。
買家電確實是提昇生活品質最好的投資,每花一分錢,都能展現在功能上,實質回饋在每天生活中,但要記得
自己最重要,要自己做選擇!
透過今天的文章提出的選購方法,希望幫助大家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家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