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冷氣季節又到了,2023年隨著疫情放緩之後的旅遊大解放,大家願意花在家電相關的預算降低很多,連帶冷氣安裝工程,業主們也漸漸往『高CP值、甚至堪用就好』這類的方向前進,以至於最近都在跟每位安裝師父討論『我們從業人員如何兼顧美觀與安裝實惠』這樣的方向前進,今天來分享一件不錯的實際案例,我們以下開始:

基本需求:
業主的背景是科技新貴,剛買了兩房的大樓新屋
需求:由於工作需出差,希望空調以耐用、實惠為主,且希望用較低的預算完成
客廳:6坪 臥室:3坪多 且需要配合木工裝潢安裝
Before-施工階段:
客廳:
設計師規劃於入口處做一個類玄關的設計,將延伸出一面的木作牆面來掛冷氣,於是做了排水移位的處理(這邊看不懂沒關係,完工照片等等會做比對)


臥室:
一樣配合裝潢做安裝,排水移位處理,冷氣銅管的佈置上,盡可能取最短距離,即便後續這些地方都會被裝潢擋住看不見,一樣請師傅們將線路的美化做好
接下來就是等待裝潢完成,將冷氣安裝上去

After:冷氣完工日
客廳:
在裝潢完成之後,原先的管線位置完美地透過木作、油漆隱藏,接著就是將冷氣裝上去了

客廳完成:日立冷氣-精品系列
業主的需求裡有提到希望預算降低,但維持產品耐用、功能性,於是選擇了日立的基本款冷氣
此外,全室都是安裝冷暖機種,目前空調有暖氣無暖氣的價差單機落在2000~4000元不等,與其未來天氣冷買了更耗電的電暖器,新安裝空調時,其實還蠻推薦大家可以選擇裝冷暖機,尤其家中若有老一輩、孩童嬰兒,遇到寒冷冬天也可以備不時之需。
臥室:
一樣透過木作來遮蓋管線,完工前後對比如上
臥室完成-日立精品系列
臥室也是日立的基本款冷暖氣機,特寫一張操作面板,功能簡潔明瞭
提出一個小觀點:
現在冷氣機的功能做的越來越多樣,wifi連線、凍結洗淨、還是pm2.5偵測等等,不論哪個品牌都會推出3~4個不同等級的機型,但回歸到最原始冷氣的功能,不外乎就是定時、運轉,闆這邊建議,如果空間沒有特別大(確實高階機種在大空間的冷房效率會更好),我們體感未必可以感受出基本款空調跟旗艦款的差異,要控制預算的話,我們可以針對小空間選擇基本款的冷氣就行。
到目前為止上面的所有內容,大概就是基本配合裝潢來裝冷氣的標準sop,以下來分享,這個案件嘗試做的小巧思。
冷氣兼顧美觀與實惠的作法分享
由於建案本身的坪數較小,擺放冷氣外機的位置,被安排在了一個小窗子的外面,跟師傅們也是費了點功夫鑽出去安裝,一般新屋的外側我們都會替顧客安裝『管槽』,大概是新式房屋冷氣安裝的標配,但畢竟也是一筆開銷,我們觀察了擺放的位置不會西曬,周遭也沒有鳥屎痕跡,於是在業主預算有限,又希望可以保持美觀的需求下
跟師傅討論後,我們跟業主提議:『做成深色的怎麼樣?』

由於外牆本身就是深色,也很感謝業主信任,最後做起來的視覺感受,冷氣管線很自然的
“藏”住



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美感做法就是『藏』,家用冷氣裡,每台冷氣都會需要接銅管線與排水管,在本案例中,室內側由於業主有做裝潢,可以簡單透過裝潢來藏室內側的管線,至於室外側,節省管槽開銷又兼顧”藏”這個元素,就是屬於水水出品的小巧思了。
延伸思考:把空調裝的美有意義嗎?
我要很厭世的說:客人最大的訴求其實仍然只是能用,牢底坐穿也一樣。
都說自己是不務正業的家電業二代,比起專業的空調師傅們,在工程技法上我沒有資格去說哪樣做比較好,只是很單純的在每一次的委託,去找尋預算與工程還有視覺上的平衡罷了
食材都一樣,要煮的也只是同一道菜,一家店炒出來的滋味好壞,各有喜好。
我的追求只是即便同一道菜同樣食材,仍然可以炒一道水水出品,識別度很高的菜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