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裝冷氣的那些小事

一直以來,裝一台冷氣要多少錢這件事 該準備多少預算、什麼牌子比較好、各大論壇的議論,品牌間的競爭,來說一點接到顧客端時,統整出來的小心得

1.心裡的預算

在一線接觸顧客時,很常遇到的情況會是
大家往那些一線品牌問去,在得知價格之後,東問西問,卻也得不出結論

身為店家我想說的話會是
「可以解決生活需要的產品,都是好產品」

不管今天想裝的是第三第四品牌、或任何少見的小牌子,還是要裝一線頂級旗艦的空調產品,就像買車,買手機一樣
他們都能做到基本的事,但如果對生活造成負擔,才是最糟的

看過豪宅裡裝的是最便宜的牌子
也看過照顧過敏兒女的父母親
要買最好最貴的空調給家人


很多的人,不論如何,用分期用貸款也要買到自己最想要、需要的東西
但我想,若家電是必需品
那我們就把標準建立在
『不要對生活構成很大負擔』
若真的必須花,『那這也是維繫生活品質的基本』

心法1:
我準備多少預算,要裝幾台冷氣
希望是什麼樣的品牌

一般三房大樓,從10萬以內
到20萬以上的配置,都是實際案例遇到過的,說出預算,反而是給自己與店家
找尋最好方案的方式
也免去一切臆測與無謂溝通

「我只想花多少錢在這個產品上」
這樣想就好,把這件事確定
可以做的選擇馬上就初步浮現了哦

2.什麼牌子比較好

「沒有絕對完美的產品,如果有,其他競品不會存在」

太常遇到顧客會希望,從店家的口中獲得
一些保障性的言論,但想身為銷售者
還是喜歡客觀理性的分析每個品牌的特性跟優點
說白一點,有任何的瑕疵、缺點
『要透過每個買他們家品牌產品的消費者去監督』

好壞透過言語去闡述都很容易,也可以很主觀
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

心法2:
相信自身的經驗』以及『參考身邊的人的經驗』

我家以前都裝什麼牌子的空調呢
去朋友家串串門子,吹吹他家的冷氣
觀察路上家家戶戶裝什麼牌子的冷氣

而真實的缺點,通常直接反映在售價上了啦


心法3.
可以用最理性的方式去思索

1.市占率
一個大數據分析的結果
告訴你台灣島上的每戶家庭,怎麼做選擇

2.服務據點
服務據點的部分,倒也不是數量多就好
而是去了解

「我住的地方,銷售這個牌子的店舖多嗎?」

以及

「我住的地方,有沒有我欲購買的品牌原廠服務據點?」距離多遠

*特別適用於住在郊區,偏遠地區的人*

(當然如果,就是主觀的想買心中的品項
隨心隨性就好,你自己最重要)

3.找尋信任的安裝單位

「產品都有一個絕對成本存在」

至於為什麼網路比價一看
最高最低的價碼差這麼多
內容的差異就是:各家廠商的專業,人事營運成本,耗材用料等等

找到最適合你的通路就是最好
這一個部分,就由下一篇文章,家電通路優缺點來銜接了

以上,期望大家在看完文章後
更了解自己,也更知道怎麼樣挑選產品

『選購屬於你家電,是提升日常生活品質,最直接最好的投資』

Best,

洗衣機殷仔

washingmachineboy
washingmachineboy

在洗衣機裡長大,不務正業的水水家電主理人

文章: 9